2)第102章 少上诸邑_长平长平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人,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提议蒙骜上报咸阳,应准备退出上党,进入河东,参加河东保卫战。具体的办法,一种意见认为,应全力留守端氏,如果联军来攻打,则不予坚守,而是一步步退往河东,但撤退的过程伺机给予敌军以打击,并为河东动员军队,争取时间。到达河东后,可以从河东获得补给,恢复战斗力,重新作战。另一种意见认为,应在高都附近活动,相机退往河内南阳。因为大家对河内南阳的民情不报希望,多数认为还是退往河东,最为稳妥。

  但蒙骜不同意,他道:“臣为上党守。守者,守也。但得残躯,必立于上党也。上党但有军一万五千,而少邑民,是以忧也。今惟端氏有邑民千户,未足养军;高都有邑民万户,而陷敌手。今所急者,在得新邑,而夺其民也。少水诸邑,久不服秦,虽纳粮赋税,终未归化。秦失上党,而少水诸邑复叛为赵。今若取之,据山川之利,利于攻守。”

  一名公乘道:“少水诸邑久不服化,盖以山川远隔,势难及也。但贡粮草而已。非不欲取也,力所不及也。昔上党数万众,力犹不及,今才万人,何以攻之?”

  蒙骜道:“昔者,秦有上党,据长子、襄垣、黎、潞诸城,此皆肥美之地,而力不能耕。故不取也,恐空耗人力。今则不然,吾军势穷,无处安身,自当取之,以为安身之本。此时势异也,非可执一端。”

  另一名公乘道:“臣闻少水诸邑,多则千余户,少则数百户,取之则无利,攻之则危。愿慎之!”

  蒙骜道:“彼居少水之上,河流四达,加以险阻,易守而难攻。彼邑才千户,取之不难;而吾以千余卒守之,必能固也。据此而四达,东可至上党,南可救端氏,道山而西,可至河东。诚四战之地,取之宜也。”

  一名公乘道:“彼处山川之险,兵少而不敷用,兵多则备空,当用几何?”

  蒙骜道:“彼才千户,吾以精兵五千攻之,必取。其余仍守端氏、濩泽,以掣彼肘,勿令攻河内、河东也。”

  见蒙骜决心已定,一名公乘道:“臣愿率军掠于少水,必得其邑乃归。将军自守端氏,以为各处呼应。”

  另外两名公乘也道:“臣等皆愿往击少上!”

  蒙骜道:“往击少上,是吾根本。吾将自攻之。少则三五日,多则十日,吾必归也。”

  三人就在山上,重新划分了部队,分配了各自的任务。待长平关的赵军退去,秦军蹑出十里收兵。就在平地上吃了干粮,并不休息,而是趁着夜色,一名公乘领四五千人返回濩泽,其余人皆返回端氏。随蒙骜前来的高都残部五百人归入蒙骜的亲营,一起返回端氏。但在此地留下一个营,监视东面长平关和北面长子的赵军。由于端氏有邑里,有医者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g94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